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

发布者:徐伟发布时间:2021-05-14浏览次数:5608

物理电子学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

一级学科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代码

0809

包括的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物理电子学080901

学科简介


物理电子学是物理学和电子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涉及传统电子学、近代物理学、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超导电子学等,主要致力于对当今信息社会两大信息载体-电子和光子的产生、传输、调制、开关、扫描、放大、变换、检测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信息存取、传输、显示、处理、利用和控制技术的研究。物理学的发展,对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的概念和方法产生很大影响,由此形成电子学的新领域和新的学科增长点;物理电子学的发展对推动社会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重点科研对象

物理电子学学科依托于江苏省射频与微纳电子重点实验室,承担和完成了国家重大专项、“863”、“973”和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新型二维材料以及微纳电子结构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重点开展电子材料、光学材料、能源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生物材料、传感材料等功能材料的元激发及其信息呈现、传输、调控、储存等的基本原理和物理机制、基本现象和效应的研究,以及基本器件和系统的设计、制备、集成、应用等的技术和工艺研究,涉及电子学、光学、磁学、光电子学、材料等学科及相关技术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在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等。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该学科学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国内运营商、金融机构、电子商务、电信制造商、国内外著名IT公司和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等。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积极为国家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宽广坚实的理论和系统专门的知识与实验技能,了解物理电子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并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结合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的研究,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研究方向

 1.新型功能光电子材料及器件

 2.光子学与光子器件

3.电子材料及应用

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 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 年。

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模块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同时设置研究生“思政导师”。发挥学术团队作用,调动研究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机制,大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学分设置与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8,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8

类    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英语写译

20

1

1

国际学术交流

20

1

1

跨文化交际

20

1

2

英美报刊选读

20

1

2

基础课

数值分析

32

2

1

必修

高等电磁场

48

3

1

至少选修4学分

现代半导体物理

32

2

1

光电子技术基础

32

2

2

专业课

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

32

2

2

至少选修6学分

现代固体物理导论

32

2

1

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

32

2

2

自旋电子学

32

2

2

光波导理论

48

3

1

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

1

非线性光学技术

32

2

2

非学位课

必修课

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20

1

2

必修

工具与实验类课程

光电子基础实验

16

1

2

至少选修1学分

电子系统EDA实验

16

1

1

全英文课程*

纳米光子学

16

1

1

至少选修2学分

光电薄膜物理与技术

16

1

1

集成电子学

48

3

1

选修课

从本全表中未选择的所有课程中选择






至少选修5学分

电子科学与技术前沿进展

32

2

2

电子材料设计与仿真

32

2

1

科学计算程序设计与实现

16

1

2

半导体超晶格理论

32

2

2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32

2

2

必修环节

人文素养(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美育、心理健康等)


0.5



体育及劳动


0.5



学术活动(五次以上,其中至少一次国际学术活动)


0.5



科研与教学实践


0.5



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1



中期检查


1



学位论文


6



*全英文课程可在学术型硕士非学位必修课或学位课中设置


其他

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要求:按学校要求执行

申请学位的成果要求:

按照《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要求》执行

其他说明:无




电路与系统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

一级学科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代码

0809

包括的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电路与系统,080902

学科简介


电路与系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它既是沟通新一代电子器件和信息系统之间的桥梁,又是微电子、信号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发展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在电子与信息学科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可能最有效地利用现代的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的器件实现复杂的、高性能的各种信息网络与系统。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促进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集成化、数字化、可编程、智能化和网络化。这一发展已经把器件、电路系统和应用算法的研究进一步组合在一起。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的研究直接与工程应用交叠在一起。

学科拥有信息电子技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实验室等。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育部电工电子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学者和教授。电路与系统学科在通信系统与网络信息处理技术、脑电信号智能处理技术复杂网络拓扑与演化理论、信息传感与系统,以及工程应用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获得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该学科学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国内信运营商、电信制造商、电子商务、国内外著名IT公司和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等。另有部分学生进入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积极为国家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宽广坚实的理论和系统专门的知识与实验技能,了解电路与系统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并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结合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的研究,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研究方向

 1. 智能信息处理

2. 医学电子与信号处理

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为3 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 年。

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同时设置研究生“思政导师”。发挥学术团队作用,调动研究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机制,大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学分设置与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8,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8

类    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英语写译

20

1

1

国际学术交流

20

1

2

跨文化交际

20

1

2

英美报刊选读

20

1

2

基础课

随机过程

40

2

1

至少选修4学分

矩阵论

40

2

1

数值分析

40

2

1

应用图论及算法

32

2

2

至少选修4学分

现代电路理论

32

2

1

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

1

专业课

综合电子系统设计

32

2

2

至少选修4学分

图像智能处理技术

32

2

2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of electronic systems

(电子系统的智能优化)

32

2

2

非学位课

必修课

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20

1

  2

必修

工具与实验类课程

电子系统EDA实验

16

1

1

必修

全英文课程*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with FPGA(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

32

2

2

至少选修1学分

Retrieval and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

-logical literature based on endnote(基于Endnote的科技文献检索与管理)

16

1

1

选修课

从本全表中未选修的所有课程中选择

至少选修6学分

通信网理论基础

48

3

2

光电子理论与技术

48

3

2

现代信号处理

48

3

2

数字通信

48

3

2

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

32

2

2

深度学习理论与应用

16

1

1

Python科学计算

16

1

1

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

16

1

1

电子科学与技术前沿进展

32

2

2

必修环节

人文素养(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美育、心理健康等)


0.5



体育及劳动


0.5



学术活动(五次以上,其中至少一次国际学术活动)


0.5



科研与教学实践


0.5



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1



中期检查


1



学位论文


6



*全英文课程可在学术型硕士非学位必修课或学位课中设置


其他

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要求:按学校要求执行。

申请学位的成果要求:按照《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要求》执行。

其他说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的补修课程(不超过两门):

1. 信号与系统

2. 模拟电子技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

一级学科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代码

0809

包括的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学科简介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学科是以微电子器件的设计、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集成电路系统应用为代表的学科,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科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关乎国家安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本学科依托信息电子技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射频与微纳电子重点实验室等。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该学科学生就业前景很好,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主要去向为国内微电子公司、集成电路设计、运营商、电子商务、电信制造商、国内外著名IT公司和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等。另有部分学生进入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积极为国家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宽广坚实的理论和系统专门的知识与实验技能,了解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并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结合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的研究,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研究方向

  1. 微纳电子材料及器件

  2. 机电系统

  3. 集成电路与系统

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为3 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 年。

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模块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同时设置研究生“思政导师”。发挥学术团队作用,调动研究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机制,大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学分设置与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8,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8

类    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英语写译

20

1

1

国际学术交流

20

1

1

跨文化交际

20

1

2

英美报刊选读

20

1

2

基础课

随机过程

40

2

1

至少选修2学分

矩阵论

40

2

1

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

子学)(全英文)

48

3

1

至少选修5学分

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

32

2

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

32

2

1

专业课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Design微机电系统设计(全英文)

32

2

1

至少选修4学分

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32

2

2

薄膜材料与技术

32

2

1

非学位课

必修课

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20

1

  2

必修

工具与实验类课程

集成电路EDA设计与实践

32

2

1

至少选修2学分

集成电路TCAD技术

32

2

2

全英文课程*

Retrieval and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ture based on endnote(基于Endnote的科技文献检索与管理)(全英文)

16

1

1

至少选修1学分

Frontier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的前沿进展)(全英文)

16

1

2

选修课

从本全表中未选修的所有课程中选择

至少选修6学分

微能源器件与系统设计

32

2

1

半导体功率器件

32

2

2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32

2

2

功率集成电路与系统

32

2

2

quantum electronics(量子电子学)(全英文)

32

2

2

Nonlinear dynam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icro/Nano systems(微纳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应用)(全英文)

32

2

2

必修环节

人文素养(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美育、心理健康等)


0.5



体育及劳动


0.5



学术活动(五次以上,其中至少一次国际学术活动)


0.5



科研与教学实践


0.5



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1



中期检查


1



学位论文


6



*全英文课程可在学术型硕士非学位必修课或学位课中设置


其他

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要求:按学校要求执行。

申请学位的成果要求:按照《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要求》执行。

其他说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的补修课程(不超过两门):

1.导体物理

2.导体集成电路设计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

一级学科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代码

0809

包括的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学科简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门自然科学分支,它与光学、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其它相关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断地获得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着通信、雷达、制导、遥感、成像等一系列电子科技的革新与进步,已经成为无线电电子学领域里的一门重要前沿学科。

本学科是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学科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是博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获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批)学科。本学科依托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射频与微纳电子重点实验室等,在微波毫米波器件和系统、计算电磁学、微波毫米波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本学科拥有外籍两院院士、IEEE Fellow,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雄厚的师资力量近年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研究,在IEEE Trans.等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篇以上,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以上,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等。本学科学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国内研究所、运营商、电子商务和电信制造商、国内外著名IT公司和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等。另有部分学生进入东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积极为国家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宽广坚实的理论和系统专门的知识与实验技能,了解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并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结合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的研究,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研究方向


 1.天线与射频电路

 2.电磁场数值计算

 3.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三模块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同时设置研究生“思政导师”。发挥学术团队作用,调动研究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机制,大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学分设置与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8,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8

类    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英语写译

20

1

1

国际学术交流

20

1

1

跨文化交际

20

1

2

英美报刊选读

20

1

2

基础课

数值分析

40

2

1

至少选修2学分

数学物理方法

40

2

1

最优化方法

40

2

1

高等电磁场

48

3

1

必修

微波传输线与网络

32

2

1

专业课

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全英文)

32

2

2

至少选修4学分

天线理论与技术

32

2

2

无线电波传播

32

2

2

天线 CAA CAD

32

2

2

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MOOC专业前沿精品课)

32

2

2

非学位课

必修课

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20

1

2

必修

工具与实验类课程

电磁场仿真实验

16

1

1

必修

射频电路与天线测量

16

1

1

全英文课程*

电磁超构材料

16

1

2

至少选修1学分

Frontier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的前沿进展)(全英文)

16

1

2

选修课

从本全表中未选修的所有课程中选择




至少选修6学分

电子科学与技术前沿进展

32

2

2

无线通信中的天线测量实验

16

1

2

移动通信中的天馈技术与应用

32

2

2

HFSS使用方法

16

1

2

电子与通信系统测量(校企联合课程)

32

2

2

综合电子系统设计

32

2

2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32

2

2

无线通信中的电磁兼容性理论

32

2

2

移动通信技术

32

2

1

数字通信(全英文)

48

3

2

Retrieval and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ture based on endnote(基于Endnote的科技文献检索与管理)(全英文)

16

1

1

必修环节

人文素养(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美育、心理健康等)


0.5



体育及劳动


0.5



学术活动(五次以上,其中至少一次国际学术活动)


0.5



科研与教学实践


0.5



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1



中期检查


1



学位论文


6



*全英文课程可在学术型硕士非学位必修课或学位课中设置


其他

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要求:按照《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规定》执行

申请学位的成果要求:按照《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要求》执行

其他说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的补修课程(不超过两门):

1.电磁场理论; 2.微波技术与天线




关闭